当前位置:   首页  教育研究

新加坡艺术教育考察报告

 

 

                             伟 大 的 “小”


 

                             发展规划办公室  刘春友

在深入实施我校人才战略和国际化战略过程中,为进一步提高我校青年行政管理干部的管理、服务水平,1210日——17日,校人事处、工会等职能部门在校领导支持下,组织我校11名青年行政管理干部组成培训团首赴新加坡参加职业培训。培训团由人事处处长张璟老师和工会副主席王苏老师带队。

在这个美丽的以人才立国的小岛国,我们接受了内容紧凑、形式多样的培训。在8天培训期间,培训团成员共完成了涉及“新加坡传媒概况”、“新加坡传媒学院的管理”、“新加坡大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新加坡多元的教育体系”、“大学发展战略与素质管理”等5个方面的培训课内容;参观了南洋理工学院、新加坡国立教育学院、拉萨尔艺术学院、新加坡国家艺术理事会、人民协会艺术活动部、滨海艺术中心、旧国会大厦艺术中心、南洋理工大学孔子学院等8家教育、艺术工作单位,并与相关人员进行了座谈。培训成员还参观了著名的管理严密的日本“百年老店”横河电机(新加坡)有限公司。培训最后一天,张璟和王苏老师还特别组织大家参观了新加坡这个“花园国家”的一些标志性景观,了解新加坡的风土人情。

现就从8天的培训中采撷自认为精彩之处,与大家分享:

一、艺术与群众“零距离”

不知从何时起,艺术成了小众的东西。高昂的各类门票价格,如话剧票、电影票等自动把对价格敏感的平民百姓拒之门外。这一度让从艺人员也莫名其妙地认为自己背后的光环时刻闪耀着万丈光辉。我们捧着艺术,呵护着艺术,却被艺术看轻。而忍痛花高价买的话剧票得到的回报,往往是走出剧场后的唏嘘不已。

参观了新加坡的滨海艺术中心,我们知道它里面的演出每年免费的比例在80%以上,而如果是他们自己组织的演出,则免费的比例在98以上!如果说艺术可以陶冶人,教育人,启发人,那其前提就是首先让人零距离的接触艺术,让艺术家之外的人有更多机会了解到艺术的价值。

当然,滨海艺术中心之所以能做到不盈利还能正常运转,除了政府资助的一部分资金外,更多的得益于热心公益、热爱艺术的那些乐善好施的企业的捐助。

二、入职资格须过“道德关”

在新加坡,职业培训非常普及,做得也很出色,为了打造东南亚的职业培训中心,新加坡政府特别重视职业培训师和课程开发者的职业道德考核。在考核体系中,第二条就是道德守则教育(CU2)。反观自身,我国目前的道德教育特别是职业道德教育是不完整的,甚至有些是缺失的。而本人认为,职业道德是社会行业发展的基石。如果教师无德,就会出现教学糊弄、科研剽窃、创作乏味的无序状态。而我们的学生也成了道德滑坡的牺牲品。

三、以人为本见于“细微处”

我们习惯了作为宏大叙事的“以人为本”,而在具体的政策制定或者行为实施中往往又忽视了人的行为习惯、人的性格、文化等各种要素。如果说“以人为本”是一种导向,那它必体现于细节。这一点在参观新加坡国立教育学院校园、教室和其图书馆时,感受特别明显。

1、教室桌椅的摆放划分为小单元,五人一组,打破横条排放的格局,便于学生上课小组讨论;

2、学校里面随处可见那种便捷的饮水装置,方便师生取用;

3、由于新加坡属于热带气候,天气炎热,雨水又多,该校的楼房与楼房之间全部由顶棚连为一起,可以遮雨蔽日;

4、图书馆里书架上的书的摆放也很有讲究,最底下一排的摆放不再是竖排,而是横着放,寻书时非常方便;此外,在图书馆的阅览室里,也设置了各种类型、型号的手机充电器,在桌子下面都会有挂钩……无处不在的细节设计,大大方便了师生。

还有一件事也让笔者印象深刻,就是新加坡国家艺术理事会在确定工作计划和任务的时候,都会事前做充分的调查,比如年青人怎么看待艺术,怎么参与艺术,为什么要组织某种类型的艺术活动,等等。这一工作的思路,充分考虑了受众和服务对象的观念、心态,而不是闭门造车。

四、艺术推动社会发展有“大作为”

根据新加坡国家艺术理事会(National Arts Council Champion for the Arts)工作人员珍珠女士的介绍,该理事会的使命是“让艺术成为新加坡人民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为了这个使命,新加坡一年有3400个文化艺术活动(平均90/天),艺术文化团体超过1000个,观众(受众)达到国民总数的1/2,而亲自参与文化艺术创作的达到1/5。诚如该理事会工作人员所言,新加坡人的文明除了严格的法律和规则,也不能忽视艺术对人的气质和精神面貌的塑造。

围绕使命,该理事会主要从三个方面开展工作:

1、推动艺术的普及与发展。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艺术教育、社区艺术和青年艺术。在他们组织的活动中,从来不把艺术活动当做业余生活去对待,而是当做人的一种生活方式的养成去重视。此外,他们特别重视年青艺术家的培养,特别注意也给那些不太有机会接触艺术的人提供参与艺术的机会;

2、营造环境,支持艺术家创作。该理事会大院内,有众多小房间,面积大小不一,可以根据艺术家的申请,作为他们的短期工作间。据介绍,这些空间更多的是支持年青的艺术家。而那些娱乐、教育性的艺术项目,更容易申请到场地。

3、让艺术规范文化发展。这一点主要体现于艺术的反思、艺术的批判,让观众或者受众在艺术创作、艺术欣赏中反思文化,关照现实。

诚如人民协会社会艺术部负责人所说,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往有距离,新加坡艺术工作部门就是创作环境、组织力量,借助艺术来密切人们之间的关系。

 

在短短8天的时间里,从对

 

方的教授、学者、公务员和普普通通的工作人员那里学习到了很多,如果说“喜欢”新加坡来自于自己的观察,而与这些人的接触,则让我更“尊敬”新加坡。这次主题鲜明的考察,让我更深入地了解到新加坡人对艺术创作、艺术教育和艺术推广的重视。或许,他们试图搭建一个让新加坡人自我思考、国家认同的平台,并通过艺术建立这个年轻、多种族国家的特质,从而使国人更了解自己。

密切接触了新加坡,更真切地感受到他们一直致力于让艺术成为一种让人敬仰却又真实鲜活的存在。

 

 

 

 

[返回]